[國內(nèi)新聞]今天,12月13日,中國迎來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。這一天,無數(shù)哀思寄向在那場浩劫中消逝的生命。
國家公祭日設立的意義何在?記者就此采訪了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憲文教授。
不容否認的罪行
記者:侵華日軍究竟在南京犯下了哪些罪行?
張憲文:主要是三大罪行,一是大屠殺,包括放棄武器的軍人、無辜的普通居民,數(shù)量眾多。二是強奸婦女,據(jù)日方自己供述有2.7萬名婦女被強奸。三是破壞南京城,當時日本從南部打進來,燒、搶都在南部地區(qū),直接毀滅了這座老城。
南京法庭在審判時認定集體屠殺28個案例,遇難人數(shù)有19萬多人;零散屠殺有858個案例,遇難人數(shù)有15萬多人,確認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達30萬人以上。
不是單純?yōu)榱思o念
記者:我們應該從什么角度來理解國家公祭活動?
張憲文:南京大屠殺絕非南京一城一地之事,而是整個中華民族受難的象征。這些遇難者,是為國家、民族做出了犧牲。當年日本軍隊的行為,違背了人類基本道義,已經(jīng)超越了國家范圍,是對人類的毀滅和反動。
紀念活動不僅應該上升到國家的高度,更應該上升到國際層面,在國際上設立紀念日。國家公祭日,決不是單純?yōu)榱思o念和宣傳,更不是為了累計仇恨,而是要在扼腕思考慘痛歷史的同時,警醒人民莫忘歷史,凝聚起國家、民族的信念和力量。
記者:我們一直在說,要記住歷史,不要記住仇恨,但有些圖片和細節(jié)還是會激起一些人心中的憤慨。您怎么看?
張憲文:讓中小學生去了解這段歷史,當然不能過多加入那些細節(jié)描述,只要對大體事件有所了解就好。對于成年人,那段殘忍的歷史是不可回避的,我們必須去面對。但是我們也在通過書本以及媒體傳遞這樣的信息,回顧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鑒,面向未來。警鐘長鳴,避免再發(fā)生這樣毀滅人類的屠殺。
讓中國記憶走向世界記憶
記者:中國這次用立法的形式確立國家公祭日,您對此有什么看法?
張憲文:為重大民族災難設立公祭日屬于國際慣例。波蘭、德國等國將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的那一天設為國家級哀悼日,聯(lián)合國2005年確定每年1月27日為“國際大屠殺紀念日”。南京大屠殺是二戰(zhàn)中三大慘案之一,也是民族災難,人類浩劫。設立國家公祭日體現(xiàn)了以人為本和敬畏生命的理念,它要求人們銘記被侵略、被殺戮的歷史,以史為鑒,反對侵略戰(zhàn)爭,促進人類文明,維護世界和平。
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時,中國大地掀起了舉證討公道、伸張正義、控訴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華,慘無人道大肆屠殺南京和各地同胞罪行的怒潮。在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當天,“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致聯(lián)合國人權機構公開信”在南京向社會公布。近700字篇幅的公開信,由3361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屬和幸存者聯(lián)合起草,以中國人權研究會、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的名義分別寄給聯(lián)合國秘書長潘基文、聯(lián)合國人權理事會主席波德萊爾·恩冬·艾拉和聯(lián)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扎伊德·拉阿德·侯賽因。
“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致聯(lián)合國人權機構公開信”的字里行間,都是剜心般的血淚控訴,這讓世人進一步看清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,是把南京記憶上升為國家記憶、讓中國記憶走向世界記憶的重要一步,是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于人權和文明的態(tài)度,向全世界表達中國熱愛和平、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。
[邯鄲新聞]近日,邯鄲市曲周、肥鄉(xiāng)、廣平等地28名村民向曲周警方報案,稱有越南等外地女子以結婚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