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行山村戲韻濃
“下一溝,到樓上,吃拽面……”夏日晌午時分,邯鄲武安市樓上村一處農家院里傳出陣陣清脆婉轉的落子戲,引得游人循聲而至。
走進農家院,小方桌上剛沏好的茶冒著熱氣。茶香氤氳,戲韻悠長,不由讓人聽得入了迷?;蛟S是察覺客人登門,戲音驟停,堂屋紗簾一掀,女主人朗聲笑著出現(xiàn)在眾人面前。她叫王芹如,今年62歲,在村里經營一家面館和一間民宿,很多游客慕名而來,品嘗她做的當?shù)靥厣埐?,聽聽村里的平調落子戲。“好多回頭客會提前打電話預訂房間和飯菜。”王芹如說。
樓上村村民愛戲、懂戲,生活中處處浸著戲。“我們這兒幾乎人人都能唱上兩句平調落子。”準備飯菜時,王芹如隨口唱著家鄉(xiāng)戲,有時還是“現(xiàn)掛”,看到什么唱什么。
如今,行走在樓上村,處處有戲曲元素:在綠水青山環(huán)繞的村口,村標石上高懸著戲曲臉譜,“平調落子戲曲小鎮(zhèn)”招牌引人注目;就地取材太行山石修建而成的村間街巷,取名“花旦街”“金枝巷”“藍橋胡同”……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戲曲沃土,正逐漸成為戲曲熱土。
武安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武安平調落子的發(fā)祥地,地處太行深山區(qū)的樓上村是平調落子主要傳承地,村里至今還有自己的劇團和劇場。
“系上圍裙下得了廚房,換上行套上得了戲臺。”面館老板娘王芹如的另一個身份是樓上村劇團演員。面館墻上還掛著她和村民的演出劇照。“樓上村劇團已經傳承了幾代人,現(xiàn)在農閑時我們還經常到山西、邢臺等地演出。”提起村里的劇團,王芹如充滿自豪。她告訴記者,如今劇團能演十幾出大戲,村里還有武安平調落子傳習所,戲曲專業(yè)老師定期來教孩子們學唱家鄉(xiāng)戲。
沿著金枝巷一路走去,就到了村里的武安平調落子傳習所。一進小院,記者就看到5個女孩正在練習戲曲基本功。國家級非遺項目武安平調落子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、武安市文化館原館長王新榮給孩子們挨個“掰”動作。
12歲的雙胞胎姐妹董瀟丹、董瀟元從三年級開始跟著王新榮學唱平調落子,每逢村里演出,兩姐妹都會上臺表演。“我的同學里喜歡平調落子的可多啦!我們都是從小就聽戲,越聽越喜歡,所以利用課余時間來學戲了。”排練間隙,董瀟丹開心地跟記者聊起家鄉(xiāng)戲。
“樓上村的戲曲傳承基礎特別好。很多七八歲的孩子都喜歡家鄉(xiāng)戲、學習家鄉(xiāng)戲。傳承好戲曲文化,能夠為武安平調落子培養(yǎng)更多人才。”王新榮說,自從2019年武安平調落子傳習所成立,她每周都來免費教學,村里很多小學生都跟她上過課。
村里人迷戲,濃郁的鄉(xiāng)音詮釋著一輩又一輩樓上村村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,也為樓上村打通了一條鄉(xiāng)村振興之路。
“樓上村東望京娘湖景區(qū),西臨七步溝景區(qū),北靠巍巍東太行景區(qū),區(qū)位優(yōu)勢得天獨厚。近年來,武安市以全域旅游發(fā)展和人居環(huán)境整治為契機,依托地方平調落子戲曲文化,助力樓上村走上特色致富路。”武安市委宣傳部宣教中心副主任鄧楠說。
近年來,樓上村不斷推進“戲曲+旅游”的文旅融合步伐,將這里豐富的山水資源和戲曲文化傳統(tǒng)深度結合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。每逢節(jié)假日,周邊城市有不少游客都會來這里體驗“看著優(yōu)美山景、聽著平調落子、住著特色民宿”的愜意生活。2018年,村里建起武安平調落子博物館,全面展現(xiàn)武安平調落子的發(fā)展歷程。2019年,樓上村被評為“河北省最美鄉(xiāng)村”,未來還要建立平調落子研學基地,在傳承、弘揚古老劇種的同時,將樓上村打造成“全國最美鄉(xiāng)村”。
老百姓知戲、懂戲,自然愛戲、傳戲。樓上村劇團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創(chuàng)作平調落子現(xiàn)代戲,用鄉(xiāng)音傳遞黨的聲音,把“書面語”變成“家常話”,成為基層黨組織開展主題教育、宣講惠民政策的載體。
“那一天天氣好,日頭毒,把麥子曬到當院里呀……”記者采訪結束時,靜謐的山村里再次飄蕩起婉轉戲音。戲韻悠揚,唱出了村民在新時代更上層樓的好日子。(河北日報記者 曹 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