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“女子輸液被陌生男子拔針扎進水桶”短視頻為例,視頻發(fā)布后在網絡空間迅速傳播。經公安機關調查,此視頻系當事女子擺拍,目的是為吸引關注。“看到標題后第一反應是覺得很意外和氣憤。但了解真相后,又對拍攝者感到氣憤,覺得自己的同情心又一次被消費了。”吉林長春市讀者張女士說。不少網友表達了相同的感受:“為了流量無底線”“將公眾的善意變?yōu)樽约旱纳?rdquo;。
近年來,一些嘩眾取寵的虛假擺拍頻頻出現。對此,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數字媒體研究室主任黃楚新認為,虛假擺拍短視頻通過偽造事實、編造故事或虛構場景等手段,引起公眾強烈情緒波動,誤導公眾對事件、人物或問題的認知。更有部分短視頻以故意制造恐慌、混亂或煽動仇恨情緒為目的,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破壞。
“短視頻行業(yè)通常是有流量才有收入。現在短視頻行業(yè)創(chuàng)作門檻較低,競爭激烈,要想獲得更多關注,需要創(chuàng)作者們不斷更新內容。但有的創(chuàng)作者為了短期流量挑戰(zhàn)公序良俗,雖然火了一時,最終往往得不償失。”某短視頻平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目前,針對如何吸引用戶關注,短視頻行業(yè)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內容生產模式。部分短視頻賬號會在內容創(chuàng)作、人設營造等方面花不少心思,其內容通常會經過策劃設計,但為了長期運營,有的也會標注“劇情演繹”或是在簡介中說明。
“我們在進行視頻創(chuàng)作時通常會在劇情中設計能引起關注,或引發(fā)公眾情緒共鳴的點,部分創(chuàng)作者為了更夸張的效果,會故意模糊作品性質,將精心設計的夸張劇情偽裝成真實發(fā)生的事件。”業(yè)內人士介紹,部分自媒體或者機構還會通過刻意打造虛假“正能量”人物,或是靠故意賣慘等短視頻內容來換取觀眾的共情,消費觀眾的同情心和善意,獲取流量后進行商業(yè)變現。
前不久,國家網信辦部署開展2023年“清朗”系列專項行動,明確提出全面清理通過偽造場景、編撰細節(jié)、虛構經歷等手法擺拍制作的導向不良、誤導公眾的短視頻。同時,部分短視頻平臺上線新規(guī),規(guī)定創(chuàng)作者制作、發(fā)布虛構內容時,需在顯著位置標注“作品系演繹”等相關字樣。如作品因未顯著注明“系演繹”“系虛構”等字樣,致使社會公眾、新聞媒體產生誤解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,平臺將對發(fā)布賬號給予全面禁言直至無限期封禁等處罰。
“虛假擺拍短視頻的治理需要有關部門、平臺、媒體、用戶以及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。”黃楚新建議,作為主要傳播載體的短視頻平臺需要落實審核責任,通過完善規(guī)定、優(yōu)化技術手段等多種方式治理相關內容。同時,還可以強化用戶參與和反饋機制,鼓勵用戶積極參與虛假短視頻的舉報和反饋,建立方便用戶舉報的渠道和機制。監(jiān)管機構和社交媒體平臺應積極響應用戶的舉報,進行調查處理,并及時向用戶反饋處理結果。